Batu Tiga Quarry涉嫌逃税
source
Sunday, April 26, 2009
Wednesday, April 22, 2009
F&N 被终止和 coca-cola的装配和分销权,相信是政治因素。
就在F&N被终止合约的当儿,市场盛传可能接下这个金蛋的会是ppb,canone和kianjoo,ppb听起来有可能。但后两个有什么具备条件?
是有的。
我的观点和市场的观点类似,coca-cola相信会被分拆成两个区块,第一个区块是装瓶区,第二个是分销区。
如果没有意外,装瓶区的合约会被kianjoo拿下,kianjoo的大股东canone也可分一杯羹。
就这样,第一个分析就分析完毕了。(很随便)
如果说kianjoo能把整个coke吞下,是不会被接受的。
说完了装瓶区,就应该说说分销区了,想吃下这个区块的,相信是政治因素造成的,理由是,coke不可能和F&N解约(我没有理由解释这个理由),不然,为什么F&N Coca-Cola (Singapore) Pte Ltd的新加坡coke不被解约?
这个状况就像,honda是怎么被四分五裂的?他同样的,被政治因素拆解成装配和销售。
新加坡的honda的独家(exclusive)分销商没变,coke独家分销商也不会变。
看过了上述分析后,是不是觉得ppb不太可能拿到分销区呢?他可能会被几个人瓜分。
如果想知道F&N的财务影响,kianjoo股价的背后动力,可参考nextrade博主的功课,在他的左上角blog search就可以了。
我相信他们不会眼睁睁看到F&N出现任何的retrenchment and redeployment(裁员,削减,调度),因此,很可能F&N有机会把整个部门解套,到时丰厚的股息不会少。
我没有留意他的股价,往回看,很强韧。

最矛盾的分析应该是来自Ta securities。
Ta securities说,coca-cola一向来很注重品质。
因为kianjoo参与了印尼第一运动饮料"extra joss"(coca cola相关产品)的装瓶合约,因此kianjoo有资格拿下coca-cala装瓶合约。
Ta securities把kianjoo捧高的当儿,是不是也践踏了F&N?F&N的品质不好?
其他
还有一个理由可以说明为什么合约会被终止,和政治无关。
那就是,F&N不把coke相关产品放在第一位置,coke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。
coke-related soft drink只占了F&N soft drink的35%销售。
我们可以假设,F&N从coke-related product取得的gross profit margin只有8%(或更低,根据management's statement分析来的),F&N-owned soft drink 有11.08%,因此总体的soft drink部门的gross profit margin是10%。
soft drink analysis
coke-related 的赚幅,介于 non-coke soft drink 和 non-soft drink之间。
group analysis
为什么F&N要和coke共用工厂装配设施,共用一个路线,coke的gross profit margin是90%++(猜测),为什么他不分多一点给F&N? 因此,双方不合之下终止了合约。
可以这么解释:coke是知识型经济,F&N是代工厂,知识型经济->挤压->代工厂利益。因此两方都不满意。
但问题还是要回到原点。为什么F&N要少赚?为什么新加坡的又没事?物价问题?
【add 1 day later。
比较可能拿到contract的有kianjoo,yhs,mamee。
yhs和mamee的风险低很多,即使没拿到,也不会是大跌。但kianjoo就风险大了点。】
是有的。
我的观点和市场的观点类似,coca-cola相信会被分拆成两个区块,第一个区块是装瓶区,第二个是分销区。
如果没有意外,装瓶区的合约会被kianjoo拿下,kianjoo的大股东canone也可分一杯羹。
就这样,第一个分析就分析完毕了。(很随便)
如果说kianjoo能把整个coke吞下,是不会被接受的。
说完了装瓶区,就应该说说分销区了,想吃下这个区块的,相信是政治因素造成的,理由是,coke不可能和F&N解约(我没有理由解释这个理由),不然,为什么F&N Coca-Cola (Singapore) Pte Ltd的新加坡coke不被解约?
这个状况就像,honda是怎么被四分五裂的?他同样的,被政治因素拆解成装配和销售。
新加坡的honda的独家(exclusive)分销商没变,coke独家分销商也不会变。
看过了上述分析后,是不是觉得ppb不太可能拿到分销区呢?他可能会被几个人瓜分。
如果想知道F&N的财务影响,kianjoo股价的背后动力,可参考nextrade博主的功课,在他的左上角blog search就可以了。
我相信他们不会眼睁睁看到F&N出现任何的retrenchment and redeployment(裁员,削减,调度),因此,很可能F&N有机会把整个部门解套,到时丰厚的股息不会少。
我没有留意他的股价,往回看,很强韧。

最矛盾的分析应该是来自Ta securities。
Ta securities说,coca-cola一向来很注重品质。
因为kianjoo参与了印尼第一运动饮料"extra joss"(coca cola相关产品)的装瓶合约,因此kianjoo有资格拿下coca-cala装瓶合约。
Ta securities把kianjoo捧高的当儿,是不是也践踏了F&N?F&N的品质不好?
其他
还有一个理由可以说明为什么合约会被终止,和政治无关。
那就是,F&N不把coke相关产品放在第一位置,coke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。
coke-related soft drink只占了F&N soft drink的35%销售。
我们可以假设,F&N从coke-related product取得的gross profit margin只有8%(或更低,根据management's statement分析来的),F&N-owned soft drink 有11.08%,因此总体的soft drink部门的gross profit margin是10%。
soft drink analysis
brand | revenue | margin | multiplier |
---|---|---|---|
coke-related | 35% | 8% | 2.8% |
f&n-related | 65% | 11.08% | 7.20% |
total soft drink | 100% | 10% | 10% |
coke-related 的赚幅,介于 non-coke soft drink 和 non-soft drink之间。
group analysis
segment | revenue | margin | multiplier |
---|---|---|---|
soft drink | 33% | 10% | 3.3% |
non-soft drink | 67% | 5.8% | 3.9% |
total | 100% | 7.2% | 7.2% |
为什么F&N要和coke共用工厂装配设施,共用一个路线,coke的gross profit margin是90%++(猜测),为什么他不分多一点给F&N? 因此,双方不合之下终止了合约。
可以这么解释:coke是知识型经济,F&N是代工厂,知识型经济->挤压->代工厂利益。因此两方都不满意。
但问题还是要回到原点。为什么F&N要少赚?为什么新加坡的又没事?物价问题?
【add 1 day later。
比较可能拿到contract的有kianjoo,yhs,mamee。
yhs和mamee的风险低很多,即使没拿到,也不会是大跌。但kianjoo就风险大了点。】
Sunday, April 12, 2009
美国耐用品订单。
美国耐用品订单是由U.S. Census Bureau公布的,要一个月才能取得最新数据。
total new shipment
这是当月的装运数据,加上税务和运输费的商品总值。这个数据是附加在订单(total new order)的基础上。
total new order
这是最重要的数据,预示着未来耐用品的订单。
unfilled order
这是还没交货的订单,也可以说是未执行的订单,也很重要。
new order的计算方式是根据unfilled order的变动,加上月order的数据取得的。讲是很复杂,但是看了formula就知道了。
new order = current unfilled order - prior unfilled order + current total order.
4月12点评:
美国2009年2月的新订单打破了六个月的连续下降,“意外”的上升了。
虽然运载的数据是下降的,但新订单增加才是最重要的。
我的理解是,这个新订单的增加,并不能持久。因为商业活动是needs and wants的反映,比如说我家的电视要坏又不坏,我的电脑很旧但还能用,那么我就再忍6个月才更新。
也就是说,6个月或许是人类更换耐用品的忍耐期限,那么之后的定单必将再度下降。
这是个人预测。
博主不会时时更新,也可能时时更新,因为能说的东西都差不多,都是数据。
google search一下durable goods order就可以了。
【Released 8:30 A.M. EDT April 24, 2009
New orders ,March decreased $1.3 billion or 0.8 percent to $161.2 billion.
This was the seventh decrease in the last eight months and followed a 2.1 percent February increase. 】
total new shipment
这是当月的装运数据,加上税务和运输费的商品总值。这个数据是附加在订单(total new order)的基础上。
total new order
这是最重要的数据,预示着未来耐用品的订单。
unfilled order
这是还没交货的订单,也可以说是未执行的订单,也很重要。
new order的计算方式是根据unfilled order的变动,加上月order的数据取得的。讲是很复杂,但是看了formula就知道了。
new order = current unfilled order - prior unfilled order + current total order.
4月12点评:
美国2009年2月的新订单打破了六个月的连续下降,“意外”的上升了。
虽然运载的数据是下降的,但新订单增加才是最重要的。
我的理解是,这个新订单的增加,并不能持久。因为商业活动是needs and wants的反映,比如说我家的电视要坏又不坏,我的电脑很旧但还能用,那么我就再忍6个月才更新。
也就是说,6个月或许是人类更换耐用品的忍耐期限,那么之后的定单必将再度下降。
这是个人预测。
博主不会时时更新,也可能时时更新,因为能说的东西都差不多,都是数据。
google search一下durable goods order就可以了。
【Released 8:30 A.M. EDT April 24, 2009
New orders ,March decreased $1.3 billion or 0.8 percent to $161.2 billion.
This was the seventh decrease in the last eight months and followed a 2.1 percent February increase. 】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