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信泰富在2008年10月底,爆发了一单外汇亏损(澳元大跌导致),外汇亏损总计约为HK159亿。(source:2008年报note5)
股价从31块跌到3.66
但是,如果我们回顾中信泰富过去10年的盈利记录,其实HK159亿不是什么“大不了”的事。
可是,中信泰富称,他们没有办法解决这次的问题,如果他们不reverse掉这些contract,他们每天就要赔很多钱,如果没记错,应该是一天一亿港元,因为其中一个contract是daily delivery的。
2007年,中信泰富的shareholders' equity有432亿港元,即使亏玩了,也不会破产。
中信泰富在停牌了8天以后,中信泰富的控股公司(中信集团),宣布了一系列的重组方案。
中信集团愿意把这些contract的其中大部分买下来,总计为82亿澳元(deliverable amount)的contract,代价为HK98亿 ,中信泰富以现金+convertible bond的方式付款。
为什么这么好死,愿把烂摊子收下?
因为,这是有好处的。
原因1
HK159亿只是账面上形式(mark-to-market)的亏损,实际上,截止当时,中信泰富只赔了HK17亿,剩余的亏损其实要等到2010年10月才能“亏完”,也就是说,如果澳元一直保持这个水平到2010年10月,中信泰富才会亏HK159亿。
中信泰富替澳元护盘的量,是澳洲矿场的日常运作所需的3倍。貌似合法,实则?
回顾美元兑澳元走势,CITIC Group赚到了,虽然这些contract可能还是亏损的,但他对中信泰富的应收账和新股可以说是值得的了。再加上中信泰富的股价从3.66上升到19,这又是一笔可观的盈利(股价增值就等同于convertible bond增值,因为convertible bond可以马上变成股票)。
(注:上图是usd/aud,倒过来看就是aud/usd)
如前所述,中信泰富的的shareholders' equity有432亿港元。
如果把年度亏损,HK120亿亏损计入,shareholders' equity有312亿港元。
2007年共有22亿流通。
nta HK14.18。
新股的定价
中信泰富以每股8港元的代价,发售14亿新股给中信集团,用以抵偿HK$116亿的资助。
重组后的中信泰富,流通股扩大到了36亿,nta下降到HK8.67。
你可以注意到的是,中信集团认购中信泰富的股票,代价出在nta以下。
更别忘了,中信泰富的eps是2.78港元(100亿/36亿)。
8港元/2.78港元 = 2.87倍pe。
虽然,中信集团的相关人士无权投票,可能也包括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(也不能投票),但是,当时中信泰富的股价始终不能超过8.3港元,因此这个重组案就被视为理所当然,通过了。
一个看起来是心怀不轨的认股,可以被报道称“倾情救赎”,更被中国人说这是浪费纳税人的钱,其实,这笔认购买得过!
买单的是香港人,不是中国纳税人。
中信泰富所需要护盘的澳元,只需29亿澳元,为什么他们可以签到82亿这么多?
这些合约,是与多间银行签的,所以没有所谓的局内人交易,但也不排除。
可能和A签了79亿,和B,C,D签了一亿,就可以解释为“多间银行”了。
source:【那些出售给中信泰富魔鬼结构性产品的银行也难辞其咎,公司董事总经理范鸿龄较早前表示,导致巨额亏损的投资外汇累计期权,是与多间银行签定,其交易对手包括花旗集团(Citigroup Inc.)、汇丰控股(HSBC Holdings PLC)和法国巴黎银行(BNP Paribas SA)。这些银行视中信泰富为傻钱,向其兜售了风险极大的结构性产品,时至今日,那些尚未平仓的部分仍在产生损失。】
中信泰富把手上的target redemption contract,改成“普通”(plain-vanilla)的外汇contract,又要给多一笔手续费。
PS:这是事后分析和事后结论,只能作为回顾。
综观国内:相信我们的上市公司,也没有很好的掌握好护盘,护盘要护得好,简直难如登天,看看mas和airasia就知道了,有点劳碌命。
不护盘,你的公司就会倒吗?
可能这些人有些私心也说不定,只是我们看不出来。
说话空泛,行为幼稚的政治人物,我们也看不出他们在想什么,这或许是他们的官(商)场哲学。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港股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港股. Show all posts
Friday, July 24, 2009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